Skip to content

外汇基础(第四部分):K线图与交易风格

外汇 K 线图的近似性 (Approximate Nature of Forex Charts)

为何 K 线图不精确

  • 数据源差异:不同交易平台(券商)使用不同的银行数据源,因此它们提供的 K 线图虽然非常接近,但并不完全相同。
  • 平台内交易:图表通常只反映该平台自身的交易活动,而非全球市场的全貌。
  • 绘图方法不同:平台在绘制 K 线时有多种选择,导致同一时间段的 K 线形态可能不同。
    • 基于要价 (Ask Price):图表上的价格点(高、开、低、收)全部基于卖方要价。
    • 基于出价 (Bid Price):图表价格全部基于买方出价。
    • 基于中点 (Midpoint):使用出价和要价的中间价绘制图表,如盈透证券(IB)的默认设置。

交易执行的 implications

  • 图表与成交价的差异:由于图表价格(如要价图)和实际成交价(如买入时的出价)不同,会导致以下情况:
    • 成交价在图表范围之外:在要价图上,你的买入成交价(出价)可能会高于 K 线的最高点,导致这笔交易看起来并未在图上发生。
    • 挂单未成交:在要价图上,即使 K 线的最低价跌破了你的限价买单位置,订单也可能不会成交,因为实际的出价并未触及你的订单。
  • 核心启示:应将外汇 K 线图视为市场的近似指导,而非一个绝对精确的记录。对于微小的价格差异,尤其是在执行订单时,无需过分纠结。

剥头皮交易与波段交易 (Scalping vs. Swing Trading)

定义与特征

  • 概念模糊性:在实际外汇交易中,两者界限不明确,许多交易者统称为“交易”。区分的核心在于交易意图和管理方式
  • 剥头皮交易 (Scalping)
    • 持仓时间:极短,通常为 1-5 根 K 线。
    • 利润目标:追求快速的小额利润(如 5-20 点)。
    • 风险容忍:几乎不容忍利润回撤,一旦获利或情况不对立刻离场。
  • 波段交易 (Swing Trading):
    • 持仓时间:较长,可能持续数十根 K 线。
    • 交易前提: 只要最初的交易逻辑(premise)依然成立,就会一直持有。
    • 风险容忍:愿意承受价格回调和小的反转尝试,以捕捉更大的市场波动。
    • 离场时机:直到出现明确的离场信号(如关键反转形态、交易时段结束)才平仓。

交易示例与应用

  • 意图决定类型:即使一笔“波段交易”最终只获利 18 个点,但如果交易者在整个过程中坚守交易逻辑、承受了回撤,那么它依然是波段交易。
  • 跨周期适用:这些概念适用于所有时间周期。在 60 分钟图上,一笔持仓 1-2 根 K 线、目标为 20-50 点的交易,也可以被视为“剥头皮交易”。

总结原则

  • 接受图表的不完美:理解外汇 K 线图因数据源和绘图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近似性,这会直接影响订单的成交与显示。
  • 明确你的交易风格:剥头皮交易是机会驱动的快速进出,而波段交易是逻辑驱动的耐心持有。根据自己的风格来管理交易。
  • 调整交易心态:不要因图表与成交的微小差异而困扰。专注于交易逻辑和价格行为本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