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护性止损策略:保本、回测与剥头皮
保本止损 (Breakeven Stops)
定义与心理
- 概念:当交易产生浮动盈利后,交易者将止损单移动到其入场价格附近(可略有盈亏),以防止盈利交易转为亏损。
- 驱动因素:这通常是一种情绪化的决定,源于交易者对市场感到困惑或不安,导致其原有的交易前提动摇。
- 缺乏数学依据:从技术分析角度看,止损的位置应由价格行为(如波段高/低点)决定,与交易者的个人入场价无关。保本止损是心理驱动而非逻辑驱动。
合理的应用场景
- 剥头皮交易:当剥头皮交易接近止盈目标但未能成交并开始反转时,由于剩余的利润空间很小,而潜在的回撤风险很大,此时将止损移至保本位置是合理的风险管理。
- 第二次回测入场价:
- 交易者通常能接受市场第一次回测其入场价格(正常的突破回测)。
- 但如果趋势恢复后,市场第二次回测入场价,这通常意味着原有的趋势前提(如强势趋势)已不再成立,市场可能已转为震荡。此时,保本离场是基于价格行为的合理决策。
突破回测与止损管理 (Breakout Pullbacks & Stop Management)
关键价格位的防守
- 突破起涨点:一个强势突破(特别是抢购高潮)的起涨点会成为一个关键的支撑/阻力位(“磁铁”),市场大概率会回来测试它。
- 交易者行为:
- 多头:会在该起涨点附近挂限价单买入,或等待价格在此处形成反转信号后买入,以捍卫该关键价位。
- 空头:则希望价格跌破此价位,从而使上涨趋势的逻辑失效,引发更多止损盘,将市场推向震荡或反转。
- 前提的转变:若该关键价位被有效跌破,交易者应调整策略,从“趋势交易”思维(期待趋势延续)转变为“区间交易”思维(在区间边缘高抛低吸)。
止损策略
- 宽止损 vs. 窄止损:在强势突破后,可将止损设在突破起涨点下方(较窄),或整个波段的起涨点下方(较宽)。宽止损能容忍对突破起点的“假跌破”,但需要较小的仓位。
- 多次尝试:在判断市场进入震荡区间后,交易者可在区间边缘多次尝试交易(如在支撑位附近,突破失败后反转做多),只要其交易前提(市场是震荡)仍然有效。
剥头皮交易的止损策略 (Scalper's Stops)
新手的陷阱
- 亏损模式:在窄幅震荡区间内,使用紧密的止损并依赖突破单入场进行剥头皮交易,是一种典型的亏钱策略。这会导致频繁地被止损,造成“千刀万剐”式的亏损。
- 核心问题:剥头皮交易的盈利目标通常小于其初始风险,因此需要极高的胜率(如70%-90%)才能盈利,这对绝大多数交易者来说不现实。
专业剥头皮交易者的做法
- 宽止损:优秀的剥头皮交易者倾向于使用较宽的止损(类似波段交易者的止损),为交易留出足够的波动空间。
- 加仓:他们通过在更有利的位置加仓来降低持仓均价并提高综合胜率。这是一种高技巧、高压力的操作,不适合多数人。
- 风险:这种策略本质上是用承受更大潜在风险的方式来换取高胜率。
总结原则
- 保本止损是情绪工具:其主要作用是应对不确定性,而非基于技术分析的最佳策略。但在“第二次回测入场价”等特定情况下是合理的。
- 防守关键价格位:强势突破的起涨点是重要的多空分界线,其测试结果是判断趋势是否延续的关键。
- 避免在窄区间内用窄止损剥头皮:这是最常见的亏损模式之一。大多数交易者应专注于利润目标远大于风险的波段交易。
- 专业剥头皮是反直觉的:成功的剥头皮交易者常使用宽止损并结合加仓,这需要高超的技巧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,不适合新手模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