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市场周期(第三部分)

回调 (Pullbacks)

定义与演变

  • 基本概念:趋势中的任何暂停,交易者预期原趋势会继续。
  • 技术定义:在上涨趋势中,当一根 K 线的低点跌破前一根 K 线的低点时,即构成一次回调。
  • 隐含回调:即使没有创下新低,趋势中的一根反色 K 线(如上涨中的阴线)在更小的时间周期上也被视为一次回调。
  • 向震荡区间演变:当回调持续时间过长(通常超过20根K线),市场方向变得不确定,此时应将其重新定义为“震荡区间”,原趋势反转的概率上升至50%。

复杂回调

  • 即使回调跌破了该趋势波段的起涨点,但如果最初的趋势启动非常强劲(如连续大阳线),仍应将其视为对强劲突破的回调,并寻找趋势恢复的信号。

震荡区间 (Trading Ranges)

识别与特征

  • 形成标志:通常在市场经历“大跌大涨”或“大涨大跌”后出现,这种强烈的双向运动会让交易者感到困惑,从而进入横盘整理。
  • 关键时长:当横盘持续约20根K线或更长时间,市场多空力量达到平衡,进入中性的“突破模式”。
  • 突破概率:进入“突破模式”后,市场向上或向下突破的概率各为50%。

交易策略

  • 核心方法:进行双向交易。使用限价单(Limit Order)在区间的下三分之一区域买入,在上三分之一区域卖出。
  • 市场行为:在区间顶部,做空的空头和止盈的多头都在卖出;在区间底部,做多的多头和回补的空头都在买入,这强化了区间的边界。
  • 注意:在利润空间极小的窄幅震荡区间(像铁丝网),应避免交易,耐心等待突破。

交易决策的二元框架 (Binary Decision Framework)

核心思想

  • 拒绝完美主义:市场上不存在“完美的交易”,机构在每根K线上都在进行大量交易。目标不是等待完美,而是学会根据当前市场状态采取行动。
  • 简化决策:通过一系列二选一的问题,快速判断市场所处阶段,从而选择合适的交易策略。

决策流程与对应策略

  1. 趋势还是震荡区间?
  2. 如果是趋势 → 是突破还是通道?
    • 突破 (Breakout):表现为强劲的动能。
      • 策略:只顺着突破方向交易。可以市价、突破挂单或限价单等任何方式入场。
  3. 如果是通道 → 是宽通道还是窄通道?
    • 窄通道 (Narrow Channel):趋势非常强,回调极浅(通常只有1-3根K线),K线紧贴趋势线运行。
      • 策略:只顺着趋势方向交易。如果不确定,先假设其为窄通道。
    • 宽通道 (Wide Channel):回调更深、更持久。
      • 策略:双向交易成为可能。主要策略仍是顺势交易,但逆势剥头皮交易(Scalp)也变得可行。这通常是趋势减弱、可能转为震荡区间的信号。
  4. 这是一个反转吗?→ 是主要反转还是次要反转?
    • 次要反转 (Minor Reversal):在强趋势(尤其是窄通道)后,第一次反转尝试大概率是次要的,它更可能演变成一个回调结构(如旗形)或震荡区间,而非新的趋势。
      • 策略:将这类逆势行情作为剥头皮交易(赚了就跑)。

总结原则

  • 时间区分状态:回调与震荡区间的关键区别在于持续时间。超过20根K线的“回调”应被视为进入50/50概率的震荡区间。
  • 二元决策定策略:主动运用二元框架(突破?通道?宽窄?震荡?)来快速确定当前市场状态,从而匹配正确的交易方法。
  • 状态决定方向
    • 只做单边交易:强突破、窄通道。
    • 可做双边交易:宽通道、震荡区间。
  • 万物皆周期:任何图表的价格行为都是由突破、通道和震荡区间构成的,它们之间不断循环演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