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回调与数 K 线(第一部分)

什么是回调 (What is a Pullback?)

定义

  • 上涨趋势中的回调:指某根 K 线的最低点低于前一根 K 线的最低点。
  • 下降趋势中的反弹 (Rally):指某根 K 线的最高点高于前一根 K 线的最高点。
  • 交易目的:回调/反弹是趋势中的暂时停顿,为交易者提供了高胜率的顺势入场机会。

隐含回调/反弹 (Implicit Pullbacks/Rallies)

  • 现象:在当前时间周期(如5分钟图)上,一根阴线或带有长上影线的K线,即使其低点未低于前一根K线,也暗示着在更小的时间周期(如1分钟图)上已经发生了一次回调。
  • 同理:在下降趋势中,一根阳线或带有长下影线的K线是隐含的反弹。
  • 交易意义:职业交易者会关注这些“隐含”信号,将其视为潜在的入场机会,押注趋势将继续。

回调的演变与关键水平

从回调到震荡区间

  • 时间因素:当回调/反弹持续时间过长(通常超过20根K线),它就不再是简单的回调。
  • 性质转变:市场演变为震荡区间,此时趋势延续和反转的概率趋向于50/50。交易者应从“回调买入”的思路,转变为“震荡区间”的交易策略。
  • 背后原因:趋势延续过久,导致止损位(起涨/起跌点)过远,风险增大。机构为控制风险会分批止盈,从而引发回调或横盘。

50% 回调/反弹

  • 核心逻辑:在一段趋势腿的50%位置,顺势交易者和逆势交易者的潜在盈亏比(目标为前期高/低点,止损为波段起/终点)是相同的(1:1)。
  • 概率优势:然而,在趋势背景下,顺势方的胜率更高(例如60% vs 40%)。这使得50%水平成为一个具有数学优势的、机构非常青睐的入场点。
  • 应用:交易者常在上涨趋势的50%回调位挂限价单买入,或在下降趋势的50%反弹位挂限价单卖出。

深幅回调与主要/次要拐点

  • 主要拐点 (Major Swing Point):一个引发了强劲、有效突破的起涨/起跌点。这是趋势的关键支撑/阻力位,多头/空头不希望价格跌破/突破它。
  • 次要拐点 (Minor Swing Point):一个仅引发了微弱后续走势的拐点。趋势在延续过程中,价格突破次要拐点是常见现象,只要主要拐点未被突破,趋势前提依然有效。
  • 止损设置:顺势交易的初始止损应放在主要拐点之外,以承受可能出现的深幅回调。

数 K 线:系统化入场方法

基本概念

  • 目的:为交易者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方法,用于识别和计算在回调/反弹中,市场尝试恢复原趋势的次数。
  • 命名
    • 上涨趋势中:将尝试恢复上涨的信号点依次命名为 高1 (H1), 高2 (H2), 高3 (H3) 等。
    • 下降趋势中:将尝试恢复下跌的信号点依次命名为 低1 (L1), 低2 (L2), 低3 (L3) 等。

常见形态与计数

  • 高1/低1:趋势回调/反弹后的第一次恢复尝试。在强趋势中,这通常就是很好的入场点。
  • 高2/低2:第二次恢复尝试。所有双底都是高2买入形态,所有双顶都是低2卖出形态。
  • 高3/低3:第三次恢复尝试。通常形成三推楔形(Wedge)或三角形(Triangle)形态。
  • 注意事项:如果计数达到4次或5次以上,说明原趋势很可能已经结束,并转变为反向趋势或震荡区间。此时应停止使用原方向的计数,并重新评估市场。

总结原则

  • 识别回调类型:区分当前时间周期的“显式回调”和更小周期上的“隐含回调”,两者都是重要的交易信号。
  • 关注回调演变:警惕持续超过20根K线的回调,它可能已演变为50/50的震荡区间,顺势交易的优势正在减弱。
  • 利用关键水平:50%回调位因其内在的数学优势,是高价值的交易区域。
  • 系统化入场:使用“数K线”(H1/H2,L1/L2等)方法来识别顺势入场点,尤其要关注双底/双顶(H2/L2)和三推楔形(H3/L3)这些高概率形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