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反转与结构(第三部分)
均线缺口K线 (Moving Average Gap Bar)
定义与识别
- 概念:在趋势运行中,一根K线的实体与影线完全处于移动平均线(EMA20)的另一侧,其与均线之间形成肉眼可见的“缺口”。
- 示例:在上涨趋势中,出现一根K线,其最高价也低于EMA20。
- 信号含义:这是逆势方力量增强的第一个重要信号。它表明逆势方不仅能将收盘价推过均线,甚至能将整个价格区间都压制在均线之外。
交易含义
- 趋势末端预警:均线缺口K线出现后,原趋势的下一次恢复性运动(如上涨趋势中的再次上涨),有很大概率是趋势的最后一段。
- 准备反转交易:当这“最后一段”上涨在前高附近失败时,市场极有可能转为震荡区间或直接开启大反转。交易者应密切关注并准备寻找反转信号。
顶部与底部的双重测试结构
核心原则
- 绝大多数顶部都是双顶的变体,绝大多数底部都是双底的变体。
- 市场很少一次性反转。通常需要对趋势的极点进行第二次测试。
- 第一次反转尝试:通常是小反转,大概率会失败,演变为震荡或回调/反弹。
- 第二次反转尝试:当趋势恢复并再次测试前期高/低点失败时,发生大反转的概率会显著提高(约40%)。
结构变体
- 顶部结构 (双顶变体):
- 高点降低的大反转 (Lower High Major Reversal):第二个顶低于第一个顶。
- 高点抬高的大反转 (Higher High Major Reversal):第二个顶略高于第一个顶。
- 完美双顶 (Perfect Double Top):两个顶的高度完全相同,较为罕见。
- 底部结构 (双底变体):
- 低点抬高的大反转 (Higher Low Major Reversal):第二个底高于第一个底。
- 低点降低的大反转 (Lower Low Major Reversal):第二个底略低于第一个底。
- 完美双底 (Perfect Double Bottom):两个底的高度完全相同,较为罕见。
构建反转的背景 (Building the Context for Reversal)
成功的反转需要什么?
- 强大的逆势力量:逆势方必须通过价格行为证明自己有能力掌控市场。
- 力量的体现方式:
- 价格 (Price):出现急促、幅度大的逆势运动(如连续的大阴线/大阳线)。
- 时间 (Time):长时间(如超过10-20根K线)阻止原趋势恢复,将市场拖入横盘整理。
- 关键背景信号:
- 跌破/突破趋势线:表明原趋势的动能减弱。
- 出现均线缺口K线:如上所述,是逆势力增强的信号。
- 形成双重测试结构:提供了高概率的反转入场框架。
交易策略权衡
入场点的选择
- 早期入场(低概率,低风险):
- 时机:在双顶/双底的第二个测试点出现反转信号时入场。
- 特点:胜率较低(约40%),但止损近,风险/回报比较好。需接受多次失败的可能。
- 确认后入场(高概率,高风险):
- 时机:等待市场出现决定性的突破K线(如连续三根大阴线跌破颈线)后再追单或在随后的回调中入场。
- 特点:胜率显著提高(超过60%),但由于入场点远离极值点,止损通常较远,盈亏比变差。这是用风险换取确定性的代价。
总结原则
- 均线缺口K线是关键预警:它预示着趋势的下一次恢复性运动可能是最后一段。
- 反转的核心是双重测试:绝大多数大反转都基于双顶或双底结构,关注对前期高/低点的第二次测试。
- 评估逆势方的力量:通过“价格”和“时间”两个维度判断逆势方是否足够强大以支撑一次大反转。
- 在概率与风险间权衡:选择在低概率、低风险的早期入场,还是在高概率、高风险的确认后入场,是交易者需要做出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