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潮的成因与失败形态 (第五部分)
高潮与期权做市商 (Climaxes & Options Market Makers)
抛售高潮的深层原因 (The Deeper Cause of Sell Climaxes)
- 核心观点:剧烈的抛售高潮不仅仅是空头在抛售,很大一部分(可能高达50%)来自于期权做市商的对冲行为。
- 机制:
- 机构买入看跌期权(Put Options)来对冲持有的股票下跌风险。
- 做市商是这些看跌期权的卖方。当市场下跌时,看跌期权价值会加速上涨(Gamma效应),导致做市商的亏损急剧扩大。
- 为抵消亏损,做市商必须大量做空股票或股指期货进行对冲。
- 这种对冲性的卖盘极大地加剧了市场的下跌,形成了抛售高潮。
- 交易含义:
- 做市商本身并非看空市场,他们的行为是中性的风险管理。
- 因此,抛售高潮所体现的看空情绪可能没有表面上那么强烈。
- 当这种对冲性卖压停止后,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真空格局,市场很容易止跌甚至反转。
抢购高潮的差异 (The Difference in Buy Climaxes)
- 强度较弱:抢购高潮(上涨)通常不如抛售高潮(下跌)那么剧烈。
- 原因:在上涨行情中,做市商卖出的看涨期权(Call Options)所面临的Gamma风险相对较小。因此,他们为对冲而买入股票的压力也较小,对上涨高潮的“贡献”不大。
失败的连续高潮形态 (Failed Climactic Patterns)
抛售高潮后的两种路径 (Two Paths After a Sell Climax)
- 背景:连续的抛售高潮通常形成下降通道或楔形底,它们本质上是牛旗,有75%的概率会向上突破反转。
- 路径一:成功向下跌破 (Successful Downside Breakout - 25% 概率)
- 特征:以强劲的阴线(带良好跟随)跌破通道或楔形底部。
- 含义:这是低概率事件,但表明空头力量极强。它套牢了所有逢低买入的多头,并吸引了突破型空头入场。
- 交易策略:市场大概率会进入一个新的下跌波段,至少会有一个基于形态高度的MM目标位 (Measured Move)。
- 路径二:竭尽型高潮与反转 (Exhaustion Climax & Reversal - 75% 概率)
- 特征:在趋势持续较长时间(如超过20根K线)后,出现一根体积最大的抛售K线。
- 含义:这通常不是趋势延续的信号(测量型缺口),而是竭尽型缺口 (Exhaustion Gap)。它代表弱势多头的最终投降和强势空头的获利了结。
- 交易策略:预期趋势即将结束。反转的最小目标是两段、10根K线的横盘或上涨(TBTL - Ten Bars, Two Legs)。市场大概率会反弹至该竭尽K线的起跌点之上。
抢购高潮后的衰竭 (Exhaustion After a Buy Climax)
- 原理类似:在持续较久的上涨趋势后,出现体积最大的阳线,尤其是在测试关键阻力位(如前期高点、大跌幅的50%回调位)时,同样很可能是竭尽信号。
- 识别:该阳线可能是对阻力位的真空测试,是趋势结束的标志,而非突破。
- 后续走势:市场大概率会进入震荡区间或开启回调。交易者应警惕第二段上涨陷阱 (Second Leg Trap),并寻找双顶、看跌ii形态等反转信号。
总结原则
- 理解高潮的本质:剧烈高潮(尤其是抛售高潮)很大程度上是由做市商对冲期权风险造成的,其背后真正的看空/看多情绪可能被夸大了。
- 警惕趋势末端的“最大K线”:在持续已久的趋势(>20根K线)末期,出现体积最大的K线,通常是竭尽信号 (Exhaustion),而非趋势加速的信号。
- 识别失败形态:连续高潮形成的通道或楔形是关键。向上突破是大概率,但要警惕带强劲跟随意愿的向下跌破,它会引发MM级别的移动。
- 高潮后的预期:高潮(不可持续的行为)结束后,市场的最小预期是进入一个横盘或反向的两段、10根K线的调整,为交易者提供了反向操作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