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突破(第三部分):第二段行情与区间突破

强突破与第二段行情 (Strong Breakouts & The Second Leg)

“意外”突破与被困交易者

  • 概念:当市场出现与预期相反的“意外”突破时(例如,熊旗被向上强力突破),会同时困住两类交易者:
    • 被套者 (Trapped In):顺着原趋势做空(或做多)的交易者被套牢,他们急切地等待回调,以便能以较小的亏损离场。
    • 踏空者 (Trapped Out):认为反转概率低而未入场的交易者错过了行情,他们同样急切地等待回调,以便能上车。
  • 核心逻辑:由于多头(踏空者)和空头(被套者)都想在回调时买入,这股强大的合力使得突破后的第一次回调极有可能被买起,从而大概率会产生第二段上涨行情(反之亦然)。

第二段行情的必然性与交易策略

  • 高概率事件:任何强力的、出人意料的突破,其后几乎必然(概率极高)会跟随着至少第二段同向行情。这是突破交易中最核心的预期之一。
  • 交易应用
    • 入场:在确认强力突破后(例如,有力的突破K线+良好的跟随),应积极在第一次回调(通常是牛旗或熊旗)时寻找入场点,目标是捕捉第二段行情。
    • 判断:即使第二段行情没有创出新高/新低,或者只是短暂的几根K线,它也满足了“第二段”的定义。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的驱动力。

识别竭尽缺口与测量缺口

  • 测量缺口 (Measuring Gap):当突破发生在震荡区间或趋势早期时,强力的突破通常是“测量缺口”,预示着趋势将继续,并且至少会走完一个与突破本身幅度相当的“第二段”。
  • 竭尽缺口 (Exhaustion Gap):当一个非常强劲的突破(通常是趋势中体积最大的K线)发生在一段已经持续很久(如超过20-50根K线)的趋势末期时,它更可能是“竭尽缺口”。
    • 含义:这标志着趋势的终结而非延续,是最后疯狂的“抛售/购买高潮”。
    • 后果:市场大概率会反转,填补这个缺口(即价格回到突破的起点)。

震荡区间的突破 (Breakouts from Trading Ranges)

震荡区间的交易心理

  • 突破失败是常态:在明确的震荡区间内,大约80%的突破尝试都会失败。
  • 交易者行为:成熟的交易者会利用这一点进行反向交易(高抛低吸),在区间顶部附近做空,在底部附近做多,并进行剥头皮式(Scalp)的快速获利了结。
  • 惯性与转折:当震荡持续超过20根K线后,市场惯性消失,向上或向下突破的概率变为均等的50/50。

成功突破的特征

一个突破更有可能成功并开启新趋势,需要具备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:

  • 强力的突破K线:体积远大于近期K线,且收盘价接近其极值(上影线或下影线很短)。
  • 明确的收盘位置:收盘价明显脱离震荡区间范围,突破的K线越多,信号越强。
  • 良好的跟随K线:突破后紧接着的K线继续确认突破方向,没有出现立刻的反向运动。

突破后的交易动态

  1. 止损与止盈引发回调:成功的强力突破后,止损点通常设置在突破波段的起点,距离当前价位较远。巨大的浮动盈利和风险使得早期入场的交易者(包括电脑程序)会选择部分止盈以控制风险,这造成了第一次回调。
  2. 等待与确认:回调出现后,多空双方都会观察。空头(被套者)希望反弹更高以便小亏离场;多头(踏空者和新入场者)则等待回调结束的信号,以更优的价格买入。
  3. 第二段行情的启动:如果回调持续数根K线后无力延续(例如,无法形成有力的反向K线),市场会达成共识:趋势将继续。此时,被套的空头会放弃希望并止损(买入),而多头会积极入场(买入),共同推动价格走出第二段行情。

总结原则

  • 理解被困心理:强力突破的核心动力来自于“被套者”和“踏空者”共同的、单向的交易需求,这使得第二段行情成为高概率事件。
  • 区分缺口性质:在趋势末期的巨大突破K线更可能是竭尽信号,而非延续信号。
  • 识别成功突破:震荡区间的成功突破需要**“强度”(大K线)、“距离”(远离区间)和“确认”(好跟随)**三要素。
  • 顺势而为:一旦确认了成功的突破,应将思路从区间内的反向交易切换为顺势交易,在回调中寻找入场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