楔形(第二部分)
楔形的本质与识别 (Nature and Identification of Wedges)
不完美的现实 (Imperfect Reality)
- 概念: 完美的、线条清晰的楔形很少见。大多数通道,无论是否收敛,其本质都是三推结构,可视为广义的楔形。
- 关键点: 聚焦于价格三次试图向一个方向推进但失败的原理,而不是拘泥于完美的几何形状。任何三次尝试失败的结构,都具有楔形的内核。
形态与概率 (Pattern & Probability)
- 理想形态: 形态越理想、越接近教科书,越容易被市场参与者(包括算法)识别并形成共识,从而使反转的成功率更高。
- 主观性: 如何数“推”(Push)存在主观性,但只要能识别出整体结构,具体划分方式并不重要。
楔形的变体与特殊形态 (Wedge Variations & Special Patterns)
缩减楔形/失败的第三推 (Truncated Wedge / Failed 3rd Push)
- 形态: 第三次推动未能创出新高/新低(如楔形底的第三个低点高于第二个低点),形成“短缺”(Shortage)。
- 原理: 市场对即将到来的反转预期非常强烈,导致交易者(顺势方提前入场,逆势方提前止盈)抢跑,阻止了价格创出新极值。这依然是有效的三推失败模式。
突破双顶/双底失败 (Failed Double Top/Bottom Breakout)
- 概念:
- 向上突破双顶失败: 市场形成双顶(两次上攻),随后第三次上攻突破双顶高点但迅速反转下跌。这构成了事实上的三推向上失败,功能等同于楔形顶。
- 向下跌破双底失败: 市场形成双底(两次下探),随后第三次下探跌破双底低点但迅速反转上涨。这构成了三推向下失败,功能等同于楔形底。
- 交易含义: 尽管名称不同(也可称为三重顶/底),但其根本原理都是三次尝试失败,是有效的反转信号。
震荡区间中的“伪楔形” ("Pseudo-Wedges" in Trading Ranges)
- 背景是关键: 如果没有一个可供反转的趋势(即市场处于横盘震荡),即使出现三推结构,也不应视为趋势反转信号。
- 交易策略: 这种结构预示着震荡将继续。交易机会仅限于在区间内的剥头皮交易(Scalping),而非波段交易。
交易策略与心法 (Trading Strategies & Mindset)
识别与画线 (Identification & Drawing Lines)
- 主动预期: 看到两次反转尝试后,就可以连接高/低点并延长,以预判第三次推动可能的目标区域。
- 接受“越界”: 连接第1和第3个点是常用画法,第2个点经常会超出(overshoot)这条线,这是正常且可接受的。
交易的核心 (The Core of Trading)
- 原理重于名称: 不要纠结于形态的精确命名。核心是理解价格行为:市场多次尝试向一个方向突破但均告失败,表明该方向动能衰竭,价格大概率将向相反方向运动。
- 简化处理: 如果一个结构形态不佳且缺乏趋势背景,直接将其视为“窄幅震荡区间”并采用相应策略,通常比强行称之为“楔形”更有效。
关注第二入场点 (Focus on the Second Entry)
- “短缺”后的不确定性: 当第三推“短缺”(undershoot)时,首次反转信号的胜率较低,因为市场可能再次探底。
- 提高胜率: 等待一个更明确的二次入场信号(如小双底/顶、更好的信号K线)通常是更稳妥、胜率更高的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