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周期(第一部分)
市场周期的四个组成部分 (The Four Parts of the Market Cycle)
- 核心理念:任何市场的价格走势,无论时间周期或交易品种,都是由以下四种基本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。
- 四种结构:
- 突破 (Breakout):最强劲的趋势形态。
- 窄通道 (Narrow Channel):趋势有所减弱,但仍然强劲,回调短暂且浅。
- 宽通道 (Wide Channel):趋势进一步减弱,出现明显的回调,双向交易机会增多。
- 震荡区间 (Trading Range):趋势暂停,市场进入横向盘整。
详细解析四种结构
1. 突破 (Breakout)
- 特征:
- 由一系列强劲的趋势K线组成,实体大,收盘价靠近极点。
- K线之间重叠很少,几乎没有回调(或回调极小,如内包线)。
- 在更高时间周期图上,通常表现为一根或几根实体巨大的趋势K线。
- 交易策略:
- 方向唯一:绝对只顺着突破方向交易,严禁逆势操作。
- 高胜率,高风险:顺势交易的成功率非常高,但由于止损点很远,初始风险也很大(盈亏比较差)。
- 交易方式:动量交易者会以任何理由入场(市价、追突破)。对于大多数人,波段交易优于剥头皮,因为强势行情中难以再次入场。
2. 窄通道 (Narrow Channel)
- 特征:
- 趋势方向明确,但开始出现回调。
- 回调通常短暂(持续1-3根K线)且幅度浅。
- 在更高时间周期图上,其形态类似于“突破”。
- 交易策略:
- 方向唯一:与突破阶段相同,市场仍处于“只应做多/空”(Always-In) 的状态,只顺势交易。
- 策略延续:交易方法基本同突破阶段,可买入回调,也可追涨杀跌。风险依然较高,但胜率也很高。
3. 宽通道 (Wide Channel)
- 特征:
- 趋势方向依然存在(高低点持续抬高或降低)。
- 回调变得深入且持久(可能持续5-20根K线),形成显著的双向波动。
- 逆势交易者开始有机会通过剥头皮盈利。
- 交易策略:
- 双向机会:顺势和逆势交易均可行。
- 顺势交易:在回调时买入(上涨通道)或在反弹时卖出(下降通道),并在接近前期高/低点时止盈。这是更安全的选择。
- 逆势交易:有经验的交易者可以进行剥头皮交易,即在通道上轨卖出,下轨买入。
4. 震荡区间 (Trading Range)
- 特征:
- 市场失去明确方向,主要进行横向运动。
- 通常指持续20根K线以上的盘整。
- 80%的突破尝试会失败,市场具有“均值回归”的特性。
- 交易策略:
- 中性市场:向上或向下突破的概率约为50/50。
- 高抛低吸:在区间的上三分之一卖出,下三分之一买入,以剥头皮交易为主,赚取小额利润。
- 信心来源:交易者对“突破会失败”这件事抱有信心,因此敢于在区间边缘逆向操作。
市场周期的演变 (The Evolution of the Market Cycle)
核心演变路径
- 市场周期通常遵循 突破 → 通道 → 震荡区间 → 新的突破 的循环。
从突破到通道
- 信号:突破行情中出现第一次有意义的回调/反弹(例如,上涨突破中出现一根低点低于前一根K线低点的K线)。
- 含义:这标志着最强劲的“突破阶段”可能已经结束,市场正在过渡到“通道阶段”。
从通道到震荡区间
- 关键问题:“逆势交易者能赚钱吗?”
- 演变信号:当逆势交易者(如在上涨通道中逢高做空)能够持续地通过剥头皮盈利时,这表明趋势正在显著减弱,通道正在演变为震荡区间。
- 通道的宿命:约75%的通道最终会向趋势的反方向突破,并演变为震荡区间。因此,上涨通道可视为潜在的“熊旗”,下降通道可视为潜在的“牛旗”。
总结原则
- 识别市场阶段是首要任务:根据回调的深度和持续时间,判断市场处于突破、窄通道、宽通道还是震荡区间。
- 顺势是王道,尤其在早期:在突破和窄通道阶段,坚决只顺着趋势方向交易。
- 适应市场变化:当通道变宽,逆势方开始盈利时,应调整策略,考虑双向交易或更快地止盈。
- 理解通道的本质:大部分通道是趋势衰竭的标志,最终会演变成震荡区间,而不是加速进入更强的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