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护性止损(第二部分)
止损被触发后的应对策略
重新评估与再次入场
- 止损并非终点:交易被止损出场不代表交易思路彻底失败。这在突破交易中尤其常见,突破的成功与失败概率通常各占50%。
- 前提依然有效:如果止损后,市场走势证明你最初的交易前提(例如,市场处于顶部或底部区域)依然成立,应积极寻找再次入场的机会。
- 实例:在楔形顶做空,被向上假突破止损后,如果市场迅速反转下跌并形成强有力的阴线,这是一个绝佳的再次做空信号。
宽止损与持有
- 高手策略:经验丰富的交易者在预期市场即将反转但时机不确定时,可能会使用非常宽的止损(并减小仓位),以承受反转前的最后一次冲高/探底,从而抓住整个波段。
- 风险管理:此策略要求交易者对市场结构有深刻理解,并通过减小仓位来控制风险,不适合新手。
合理止损位的选择与管理
基于价格结构的止损位
- 核心原则:最合理的止损位应设置在能够“证伪”你交易前提的价格点。
- 突破行情:对于强力突破行情,最合理的止损位是突破波段的起涨点/起跌点(重要的主趋势低点/高点)。如果价格回到该点位,则“强势突破”的前提不再成立。
- 信号K线止损:对于基于特定信号K线的入场,可以将止损设置在该K线的高点或低点之外。这是新手应该优先考虑的方法。
追踪止损 (Trailing Stop)
- 定义:在趋势持续时,随着市场不断创出新高/新低,可以将止损位逐步移动到新的、重要的波段低点/高点下方/上方。
- 目的:在锁定已有利润的同时,给趋势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。
- 关键:只应在新的重要支撑/阻力位形成后才移动止损,而非随意移动。
最糟糕的止损:“臭止损” (The Stinky Stop)
定义与心理成因
- 概念:一种既不够宽(无法承受正常回调)也不够窄(导致风险过大)的止损,通常设置在次要的、不具结构意义的低点/高点附近。
- 心理:通常源于交易者的恐惧和恐慌。当利润回撤时,交易者无法承受压力,急于通过上移止损来“保护”利润,但却将止损移到了一个极易被触及的脆弱位置。
交易陷阱
- 二段式回调:市场回调常以两段式(或多段式)进行。将止损设在第一段回调的低点下方,极有可能在第二段回调中被打掉,而此时恰恰是趋势即将恢复的时刻。
- 买高卖低:这种基于情绪的止损调整,最终会导致交易者在震荡区间的底部(专业交易者正在买入的位置)卖出,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亏损。
新手与高手的止损策略差异
新手策略
- 关注点:应专注于风险可控、止损明确的交易机会。
- 方法:使用基于信号K线的紧凑止损,这样风险清晰且有限。
- 纪律:必须避免因情绪波动而随意调整止损,尤其是避免设置“臭止损”。
高手策略
- 灵活性:能够根据市场结构使用更宽的止损,以捕捉更大的行情。
- 风险管理:通过减小仓位来配合宽止损,确保单笔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。
- 高级技巧:可能会在宽止损的基础上进行加仓交易,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严格的资金管理,新手切勿模仿。
总结原则
- 止损是交易的一部分:被止损后应冷静分析,如果交易前提未变,可寻找再次入场的机会。
- 止损必须合理:止损位应基于市场结构,设在能“证伪”你交易逻辑的关键点。
- 警惕“臭止损”:避免将止损设置在次要的、基于情绪而非逻辑的位置,这往往是亏损的根源。
- 仓位匹配止损:选择宽止损策略,必须相应减小仓位来控制总风险。